林峰 哑号 【学者刘宗媛的分析:《中国如何为贸易战做准备》(Foreign Affairs, 2025 年 4 月 29 日)】Analysis by scholar Liu Zongyuan: How China Armed Itself for the Trade War

From 时政文萃
Revision as of 15:11, 29 April 2025 by Kevin (talk | contribs) (Created page with " <font color="grey">当前位置:</font> 首页<font color="grey"> → </font> 2025观察<font color="grey"> → </font> <big>'''How China Armed Itself for the Trade War'''</big><br> <i>'''Beijing’s High-Risk Approach to Its Economic Confrontation With Washington'''</i> Zongyuan Zoe Liu(刘宗媛) April 29, 2025 https://www.foreignaffairs.com/china/how-china-armed-itself-trade-war <big><font color="red">'''...")
(diff) ← Older revision | Latest revision (diff) | Newer revision → (diff)
Jump to navigationJump to search
当前位置: 首页 2025观察

How China Armed Itself for the Trade War
Beijing’s High-Risk Approach to Its Economic Confrontation With Washington

Zongyuan Zoe Liu(刘宗媛)

April 29, 2025


https://www.foreignaffairs.com/china/how-china-armed-itself-trade-war


学者刘宗媛的分析:《中国如何为贸易战做准备》(Foreign Affairs, 2025 年 4 月 29 日)


作者:刘宗媛(Zongyuan Zoe Liu,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中国研究高级研究员

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研究高级研究员,著有《主权基金:中国共产党如何为其全球野心提供资金》)

日期:2025 年 4 月 29 日 (Grok 3 分析)


核心主题:


文章探讨中美贸易战升级的根源及中国应对策略。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引发中美关税战,双方误判导致冲突加剧:美国低估中国经济韧性,中国外交未能有效缓解国际担忧。尽管贸易战对全球经济不利,中国通过多年准备,凭借自给自足、区域合作及国内政策调整, 展现承受压力的能力,但长期经济挑战仍存。


主要内容:


1. **贸易战背景与误判**:

- 特朗普 4 月 2 日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关税,中美关税升至 145%和 125%,双边贸易额可能在两年内缩减 80%。

- 美国误以为中国经济脆弱,习近平会因国内压力妥协,忽视了中国强硬报复的准备。

- 中国外交缺乏灵活性,未能平息国际对“第二次中国冲击”的担忧,强硬言论(如“战斗到底”)加剧紧张局势。


2. **中国应对策略**:

- **经济韧性**: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(官方 5%,实际或 2%),但高于发达国家(1.7%)。自 2018 年起,中国通过供应链韧性建设、财政货币支持中小企业及扩大内需,准备应对贸易战。

- **自给自足**: 习近平强调科技自立,视其为国家复兴核心,而非仅靠 GDP 增长。贸易战强化其“自力更生”叙事,掩盖过去政策失误。

- **区域外交**: 中国深化与海湾国家、欧盟、日韩及东南亚的贸易联系,推动人民币支付系统以规避美元制裁,减少对美依赖。

- **法律反制**: 通过《反外国制裁法》等法规,中国为报复性措施提供法律依据, 使国际企业面临两难抉择。


3. **风险与挑战**:

- 中国年轻一代期待繁荣而非“吃苦”,长期经济压力可能削弱社会支持。

- 中国需解决结构性问题(如资本短缺),自给自足战略能否避免“中等收入陷阱”尚不确定。

- 美国盟友未协调一致,中国企业可能通过转口贸易规避关税,继续全球扩张。


4. **建议**:

- 特朗普应避免极限施压,提出两难选择而非最后通牒,如通过公式化关税平衡高端制造业,鼓励中国购买美国原材料,维持美元资产投资。

- 双方可通过妥协实现双赢:特朗普保护关键产业,习近平维护制造业并获关税减免。


结论:

中国通过经济、外交及法律准备,增强了应对贸易战的能力,但长期成功取决于能否解决内部经济问题。特朗普需调整策略,通过协作而非对抗寻求协议,否则双方均面临重大经 济损失。


What are Trump's styles, strengths and flaws, that could attribute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in his tariff policy? Specific examples?

Respond in Chinese.


特朗普的风格、优势与缺陷对关税政策成败的影响

    • 背景**:
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(尤其针对中国,如《Foreign Affairs》2025 年 4 月 29 日文章所述)是其“美国优先”战略的核心,旨在保护美国产业、减少贸易赤字。然而,其个人风格、优势与缺陷将显著影响政策成效。以下从风格、优势、缺陷三个方面,结合具体案例分析。

---


一、特朗普的风格


    • 风格描述**:

特朗普以交易型、个人化、高调对抗的领导风格著称。他自诩为“首席谈判者”,擅长通过媒体放大自身影响力,倾向将复杂国际问题简化为双边博弈,强调个人主导的“强人外交”。他偏好短期、戏剧化的成果,而非长期战略规划。

    • 对关税政策的影响**:

- **正面影响**:这种风格能快速制造谈判压力,迫使对手做出反应。例如,2025年4月2日“解放日”仪式上,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,迅速将中美关税推高至145%和 125%,迫使中国采取报复措施并展现谈判意愿(如通过区域贸易协定分散压力)。

- **负面影响**:高调对抗可能导致对手强硬回应。《How China Armed Itself for theTrade War》指出,特朗普将贸易战框定为个人较量,与习近平“超然帝王”风格相悖, 降低了中国参与直接谈判的意愿。例如,2017 年习近平访美后,特朗普立即发起贸易战, 令中国对峰会成果持怀疑态度。


    • 具体案例**:

- **成功案例**:2019 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签署,特朗普通过高调威胁和关税升级, 迫使中国承诺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,展现其风格在短期施压中的效果。

- **失败案例**:2025 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美期间,特朗普的强硬姿态导致谈判破裂,类似风格若用于中美贸易谈判,可能使习近平因国内形象考量拒绝妥协。


二、特朗普的优势


    • 优势描述**:

1. **媒体掌控力**:特朗普擅长利用社交媒体(如 Truth Social)和公众演讲塑造叙事,强化国内支持。

2. **谈判灵活性**:他不受传统外交束缚,敢于打破常规,提出大胆方案。

3. **经济筹码**: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市场,赋予特朗普通过关税施压的巨大杠杆。


    • 对关税政策的影响**:

- **媒体掌控力**:通过高调宣布关税政策(如 2025 年 4 月对华 145%关税),特朗普可迅速吸引全球关注,迫使中国和其他国家调整策略。例如,《How China Armed Itself for the Trade War》提到,中国为应对关税加快与海湾国家、欧盟的贸易谈判,间接证明特朗普的压力有效。

- **谈判灵活性**:特朗普愿意与传统对手(如中国、俄罗斯)直接对话,提出如核军控、贸易平衡等大胆议题,可能为关税谈判开辟新路径。

- **经济筹码**:美国市场对华出口至关重要,特朗普可通过高关税迫使中国考虑购买更多美国原材料(如建议中国增加美国国债投资,预计带来 430 亿美元),从而缓解贸易赤字。


    • 具体案例**:

- **成功案例**:2020 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,特朗普利用美国市场杠杆,迫使中国承诺购买 2000 亿美元美国商品,显示其经济筹码的威力。

- **潜在案例**:若特朗普推动中国将外汇储备重新投资于美国国债(如文章建议),可能稳定美国债券市场,同时保持中国对美元体系的依赖。

---

三、特朗普的缺陷


    • 缺陷描述**:

1. **缺乏战略耐心**:特朗普倾向追求短期胜利,忽视长期后果,可能导致政策不可持续。

2. **规则破坏者**:他常无视国际规范和盟友协调,削弱美国全球信誉。

3. **情绪化决策**:特朗普易受奉承或羞辱影响,可能被对手操弄,导致谈判失利。


    • 对关税政策的影响**:

- **缺乏战略耐心**: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可能引发短期经济混乱(如 2025 年市场对贸易战的负面反应),但缺乏盟友协调(如文章提到的盟友未统一关税政策),可能让中国通过转口贸易规避压力,削弱长期效果。

- **规则破坏者**:特朗普对盟友(如加拿大、欧盟)的强硬关税威胁,引发对其经济稳定性的质疑(如《How China Armed Itself for the Trade War》中提到的全球对美国可靠性的怀疑),使中国得以利用这一裂痕扩大区域影响力(如与日韩重启贸易对话)。

- **情绪化决策**:特朗普可能因个人情绪误判对手反应。例如,他低估了中国经济韧性和习近平的国内控制力,误以为高关税会迫使中国迅速妥协,结果导致中国强硬报复(如125%关税和法律反制措施)。


    • 具体案例**:

- **失败案例**:2018 年贸易战初期,特朗普未预料中国通过《反外国制裁法》等法律反制,使美国企业陷入两难,显示其对对手战略准备的误判。

- **潜在风险**:如《The Rise and Fall of Great-Power Competition》所述,特朗普若在贸易谈判中被习近平操弄(如拿小让步换取大妥协),可能重蹈 19 世纪拿破仑三世 的覆辙,损害美国利益。


---


      1. 结论

特朗普的交易型风格和媒体掌控力为其关税政策提供了施压能力,结合美国市场杠杆,可能在短期内迫使中国做出让步(如购买更多美国商品)。然而,缺乏战略耐心、破坏规则及情绪化决策可能导致政策不可持续,削弱盟友支持并让中国通过区域合作和自给自足规避压力。为提高成功率,特朗普需采取文章建议的“两难选择”策略(如平衡高端制造业关税),通过协作而非对抗寻求双赢,否则可能面临经济混乱和谈判失败的风险。


Who's likely to win the tariffs war, USA or China? Respond in Chinese.


中美关税战谁更可能胜出?


    • 背景**:

中美关税战自 2025 年 4 月特朗普大幅提高关税(对华 145%,中国报复性关税 125%)以来,进入白热化阶段。根据《How China Armed Itself for the Trade War》(Foreign Affairs, 2025 年 4 月 29 日),双方在经济实力、战略准备和国内政治上面临不同挑战,胜负难以简单预测。以下从经济韧性、战略应对、长期影响三个方面分析,评估谁更可能在关税战中占据上风。

---


一、经济韧性比较

    • 美国**:

- **优势**: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,拥有强大经济杠杆。2024 年美国经济增长2.8%,领先发达国家(平均 1.7%)。其金融体系(美元主导地位)赋予制裁能力,迫使中国继续投资美国国债以维持美元资产敞口。

- **劣势**:高关税可能引发通胀和经济放缓,JPMorgan 预测 2025 年下半年美国增长为负。国内对关税政策的分歧(如消费者对价格上涨不满)可能削弱特朗普的长期支持。


    • 中国**:

- **优势**:中国经济增速虽放缓(官方 5%,实际或 2%),但高于发达国家,且拥有庞大国内市场和制造业基础。过去十年通过供应链韧性建设和财政支持中小企业,增强了抗压能力。

- **劣势**:中国面临结构性问题,如资本短缺和中等收入陷阱风险。年轻一代对经济不确定性的不满可能挑战社会稳定,尽管习近平的强力控制暂时缓解了这一压力。

    • 小结**:美国市场和金融优势使其在短期内更具施压能力,但中国经济规模和内需潜力使其能承受较长时间的贸易冲击。双方经济韧性相当,短期无明显胜者。


---


二、战略应对能力


    • 美国**:

- **优势**: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和媒体掌控力能快速制造谈判压力,迫使中国回应。例如,2019 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,中国承诺购买 2000 亿美元美国商品,显示美国杠杆效果。文章建议的“公式化关税”(平衡高端制造业,鼓励中国购买原材料)若实施,可能为美国争取战略主动。


- **劣势**:特朗普缺乏盟友协调(如欧盟、加拿大未统一关税政策),削弱了全球压力效果。其高调对抗风格可能导致中国因国内形象考量拒绝妥协,如 2017 年习近平访美后贸易战升级所示。此外,特朗普的情绪化决策可能被中国操弄,导致让步过多。


    • 中国**:

- **优势**:中国自 2018 年起准备贸易战,通过自给自足(科技自立)、区域合作(与海湾国家、日韩、东南亚深化贸易)及法律反制(如《反外国制裁法》)分散压力。文章指出,中国推动人民币支付系统和转口贸易(如通过越南)有效规避美国制裁。习近平的集中控制使其能迅速调整政策,掩盖经济困难。


- **劣势**:中国外交缺乏灵活性,强硬言论(如“战斗到底”)未能缓解国际担忧,可能加剧孤立。此外,过度依赖国家主导的创新可能无法快速解决结构性问题,长期增长存疑。


    • 小结**:中国在战略准备和区域分散风险方面更具优势,而美国依赖单一市场杠杆和特朗普个人风格,缺乏系统性协调。若美国能联合盟友或采取文章建议的灵活关税策略,可能扭转局面;否则,中国更可能通过多元化策略坚持更久。


---


三、长期影响与胜负评估


    • 美国**:

- **潜在胜利情景**:若特朗普通过精准关税(如保护半导体、AI 等高端产业)迫使中国增加对美原材料和国债投资,同时联合盟友形成统一战线,美国可能在关键产业和金融领域保持优势。文章估计,中国若将部分黄金储备转为美国国债,可为美国带来 430 亿美元投资,稳定其债务市场。

- **风险**:高关税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混乱,推高美国国内物价,引发选民不满(如2025 年 3 月民调显示 49%美国人不满特朗普外交政策)。若中国通过区域贸易协定(如RCEP)找到替代市场,美国影响力可能下降。


    • 中国**:

- **潜在胜利情景**:中国若成功扩大内需、实现科技自立并深化区域合作,可有效抵消对美出口损失。文章提到,中国通过与日韩、东南亚的贸易对话及人民币国际化,降低了美元依赖。若能维持社会稳定,中国可能在长期博弈中占据上风。

- **风险**:中国年轻一代对“吃苦”叙事的不满可能削弱社会凝聚力。文章指出,若科技自立战略未能在资本短缺下快速突破,中国可能陷入经济停滞,削弱其全球竞争力。


    • 小结**:长期胜负取决于双方能否解决内部矛盾。美国需协调盟友并避免国内经济混乱,中国需加速创新并维持社会稳定。若无重大战略调整,中国的多元化策略可能使其在持久战中略占优势。


---


结论

中美关税战短期内无明确胜者,美国凭借市场和金融杠杆占优,但中国通过多年准备和区域合作展现更强韧性。长期看,中国的战略多元化(内需、区域贸易、人民币国际化)使其更可能坚持战斗,尤其若美国未能联合盟友或因国内压力调整政策。然而,中国内部经济和社会挑战可能限制其胜利幅度。最终结果取决于双方是否达成妥协(如文章建议的互利关税框架),否则可能陷入两败俱伤。


鸣谢:林峰 哑号 授权转发


当前位置: 首页 2025观察